发展巡礼

发展巡礼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巡礼 >> 正文

教-学-管-评融合创新,实现智慧教学转型

发布日期:2022-06-29    点击:

济宁学院探索教-学-管-评融合创新,推动智慧教学转型。2021年9月,济宁学院被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授予全国首家“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2022年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联合组织的“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建设经验被《人民日报》网络平台和《中国教育报》报道。

一、即时启动线上教学,智慧教学转型成效显著

2022年3月15日,根据属地疫情防控要求,济宁学院即时启动了线上教学工作。截止到4月初,共开设在线课程2283门次,其中应用雨课堂智慧平台开课1794门次,覆盖全校22779名学生。本次线上教学能实现即时平稳切换,是学校强化智慧校园建设、推动数字转型的重要成果。

济宁学院雨课堂应用数据截图

济宁学院目前有855位教师,22779位学生使用雨课堂进行日常学习,教师覆盖率达86%,学生覆盖率达到97%。为实时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小问题,济宁学院组建了微信服务群,例如,学校组建了雨课堂教师服务群,实时保障雨课堂的顺利运行,不让教师因为工具出问题“卡壳”,提升教师们的授课体验。为应对突发状况,济宁学院在2021年9月启动了在线教学的实战测试工作,通过实战让老师熟悉了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技巧,为2022年春季学期实时切换线上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学校智慧校园蓝图

济宁学院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可以追溯到2016年。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济宁学院启动了智慧校园和智慧教室建设,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开启了数字化转型的探索。

完成了传统多媒体教室的智慧化改造。目前已建成智慧教室129间,包括云教室、研修室、修读室等,可以同时保障12400余名学生智慧化教室上课需求。

济宁学院智慧教室实景

济宁学院建成了综合教学管理服务平台,并配置了雨课堂与学堂云。其中,济宁学院配置的智慧教室系统在教学设备远程协助、教学场地环境控制、教学需求无缝衔接和教学质量全程监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济宁学院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一站式、多渠道、个性化的应用服务。济宁学院教育教学信息化、智慧化建设跻身山东省属高校前列,先后吸引省内外40余所高校来访考察交流。

济宁学院智慧教室控制中心

三、重视系统融合,推进智慧教学协同创新

围绕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任务,济宁学院开展“教-学-管-评”一体化改革,推进智慧化教学、智慧化学习、智慧化评价和智慧化管理,实现系统推进、协同创新。

智慧化教学是基础,也是首要任务。济宁学院通过数字校园、在线课程、教学平台、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建设促进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通过推进线下、线上、线下线上混合式课程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过程信息化;通过打造“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优质课程,创新课程建设模式,促进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不仅如此,济宁学院将工作做到了细处,为提升在线教学质量,济宁学院强化基础保障、教学督导和数据收集分析,积极与各通信商沟通,对全体学生的校内手机端流量套餐业务进行免费提升和加强,确保学生们能够顺利在线完成学习任务。济宁学院依托雨课堂与学堂云自带的数据记录留存功能,建立行之有效的课堂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实现了全过程数据驱动评价。同时,学校还会对“教-学-管-评”的相关数据统一收集并进行分析,优化了现有的教学及管理模式。

四、开展教师培训,提升信息教学综合素养

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和能力提升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重点做好“激励和培训”两篇文章。学校出台重点课程建设支持计划,每门课程给予10到15万的资金支持,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为确保智慧化教学顺利开展,济宁学院重点抓好教师培训和实战练兵两项工作。2020年以来,学校采取集中培训、专家辅导、教师分享和技术实时服务,快速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多次邀请学堂在线教学支持人员到校培训雨课堂实操技能,基本实现了教师培训全覆盖。针对更深层次的智慧教学实操技巧,济宁学院邀请了清华大学于歆杰、贵州理工学院陈燕秀等专家做专题辅导,以案例引领教师积极投身智慧教学的探索。同时,济宁学院内通过树立校内智慧教学先行者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更多教师使用智慧教学工具。几年过去,济宁学院越来越多的老师沉下心来做教学,积极参与课程建设的氛围开始形成。

五、推动示范引领,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济宁学院秦宏伟副教授依托雨课堂授课

2020年,济宁学院秦宏伟老师团队对“生物化学”课程开展了基于慕课与雨课堂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并于2021年获评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在课程设计中,秦宏伟团队打破课堂时空限制,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学习与互动空间。通过慕课视频的重复观看以及雨课堂直播回放,助力学生复习巩固知识;通过组织线上与线下讨论,促进学生的分享与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对线上平台数据的总结、分析,帮助老师们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反馈学生个体不同的学习行为在群体中的状况,实现了学习全过程跟踪管理,从而推动了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济宁学院杨柳依托雨课堂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谈到用雨课堂5.2开展舞蹈课教学的感受,杨柳老师表示:“雨课堂5.2有三个大优点,一是让线上舞蹈课“动”了起来。它的音视频双向互动直播教学功能,让我从讲解、示范,学生从学习、练习,能有效完成舞蹈课的实训过程。我也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在线上课状态,不用切换页面到雨课堂点名、发送弹幕以及投稿,达到和线下上课一样的效果。二是用雨课堂能有效督促学生学习。课前发布学习公告、预习课件,课后学生还能随时看回放,学生能反复练习。三是雨课堂能忠实记录学习数据。让教师能从数据层面直观感受学生的学习效果。未来我会继续使用雨课堂5.2探索舞蹈课融合式教学的模式。”

济宁学院学生在远程指导下完成舞蹈课学习任务

而杨柳老师的学生们表示:“因为疫情原因,这一学期先后经历了在宿舍上舞蹈课和老师远程上课的情况,但是通过雨课堂,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老师的指导讲解,同样老师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动作,而且能随时随地连麦指导要领,学完新动作之后会抽查我们是否真的达到标准,和在线下上课基本没差别。就算老师没办法亲自在线下指导,其他做得好的同学也会代替老师来进行纠正练习,这让我们觉得即使老师没在面前也不能放松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反而更加努力了。”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点将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作为重点工作,并指出高校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质量多样化、学习终身化、培养个性化、治理现代化的需求,加快建设以数字化为特征的高等教育新形态。

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济宁学院持续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中心目标,依托雨课堂等智慧平台,构建了“教-学-管-评”一体化智慧校园体系,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搭建数字场景,为治理现代化提供数字工具,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赋能提质,也为应用型高校贡献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 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