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持续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定信念,不断提高引领发展、凝聚力量、服务师生、维护稳定的能力,着力教学科研提升和高水平学科建设,持续发力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谋发展,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不断实现大跨越、新跃升。
一、“产业党建”,云上开新局,全面铺开智慧化党建。
确立“互联网+党建”的智慧党建思路,用好“产业党建”云平台,在云上做文章,以科技开新局。平台集成了党建要闻、微党课、党史学习教育、政治生日、党员论坛、在线测试等功能模块,在线实现了党建政治功能与育人功能的有效统一,促进党建工作智慧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党建翼联”,联学联享、联创联动,一联双赢。
产业学院教工党支部与中国电信曲阜分公司党支部开展“党建翼联”共建签约。双方依托“党建翼联”合作平台,党员“联学”,品牌“联创”,资源“联享”,服务“联动”,优势共享,打造特色。
三、“智能”筑梦、“制造”未来,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产业学院设有智能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3个本科专业,持续推动高等学校教学优势与产业行业结合,加速新专业建设与传统专业改造,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合,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服务地方能力。其中,机电专业群获批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培育专业(群)。承担济宁学院重点科研平台——“济宁学院智能制造研究院”、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的建设。
立足学科优势,有力施策,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提升科研能力,加大与地方经济、行业企业的融合,不断提升改革攻坚能力。2022年以来,举办“凝心聚力、对标对表促全面提升”活动9期,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7次,深耕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竞赛指导、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抓重点、难点、焦点,深入研讨,攻坚克难,不断推进核心业务水平向高层次迈进。
近年来,承担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5项,授权国家专利30余项,教学科研项目到账经费1100万元。学院拥有校级精品课程1门,一流课程1门,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机械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济宁学院创新型教学团队——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机械工程教学团队。近年来学院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获二等奖9项、三等奖8项。
发挥各专业特色优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生在校内外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获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余项。在教师指导下研发了机械原理考试装置、智能学习桌椅、小广告清理器、双批次节水洗衣机、羽毛球自动发球机、硬币分类清点打包机等多款产品,授权国家专利19项。参加学科竞赛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省级各类奖项80余项。在教育部第15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全国总决赛离散行业自动化方向二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王安民同学的毕业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四、育管结合、刚柔并举,以“产业融思政”全面助推学团工作。
在学生思政工作方面,启用“产业融思政”线上平台,重点推进思政打卡圈、重走长征路、21天自律打卡等功能模块,深化第二课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高质量的课程项目体系、记录评价体系、数据信息体系、动态管理体系和价值应用体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成长,达到传承红色基因、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目的。
2021年12月,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指导,中国青年报社、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联合开展的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推报工作评选结果揭晓,我院201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张少华同学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张少华同学是青年不负韶华、勇做新时代奋进者的榜样。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他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荣获学校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他创新能力突出,获第十八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省级奖励2项,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他热心公益事业,2020年以来参加志愿服务10余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50小时。他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和家乡防汛救灾志愿者服务工作,获得当地党政部门的表扬与肯定。
五、自强不息,熔铸辉煌!
产业学院将进一步汲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伟力,提高站位,把握机遇,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创新发展理念,加快产教融合,实现特色优势学科与行业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赢。积极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创造更加宜教研、宜求学的环境,不断提升师生干事创业积极性和幸福指数。面对挑战,敢于亮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大踏步前进,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撰稿:魏超 审核:苏宁 编辑:孔瑞)